「台東鹿野X饗嚮台東」讓紅烏龍說的更清楚─釧南雁

「早上11點給你12公斤茶青,隔天早上8點前必須把茶製好繳件,11點就會公布答案!」在饗嚮台東遊客中心門口張貼著賀榜「榮獲台東縣製茶技術比賽冠軍獎」這是饗嚮台東的釧南雁從做中學得到的無比榮耀。她並非茶農出身,卻希望將一杯好茶端上你的唇邊。

「早上11點給你12公斤茶青,隔天早上8點前必須把茶製好繳件,11點就會公布答案!」在饗嚮台東遊客中心門口張貼著賀榜「榮獲台東縣製茶技術比賽冠軍獎」這是饗嚮台東的釧南雁從做中學得到的無比榮耀。她並非茶農出身,卻希望將一杯好茶端上你的唇邊。

「今年比的是包種茶,製茶過程要一直挑出茶梗與不完整的葉子,又要顧及葉子老幼的比例及分布,製作這批茶,從凌晨2點開始拌茶、塑形、烘乾,都需要靠經驗讓茶香猶存,茶質活絡。」製茶不是她的本職,卻說著一口細膩地製茶工序,她說,一般品質好的茶都是從田間採收時就已注意梗的長度與堆放的方式,不壓壞鮮葉,又能先汰除不必要的梗葉,再來就是靜置走水的拿捏,不積水卻又要反覆翻茶使它具備活性,「四五個小時翻一次,色澤味道都是判斷依據,一時葉色霧了,又要顧及仍有亮澤的部分。」

冠軍榮耀對釧南雁而言是一種對自己生活的挑戰。「這裡一直有茶事體驗,在茶園中採茶、認識茶,還可以親自揉茶,茶在鹿野是具有利潤、永續性非常穩定的一門事業,因此,在鹿野的紅烏龍基本都不再打藥,因為打藥的茶反而銷售更不好。」釧南雁說,當地也有鳳梨產業,但是短作產物讓農村有太多空白時間,她必須製造常年性的體驗活動留住「人」,「暑假最熱門的就是溯溪泛舟、部落旅遊,七八月的熱氣球帶來人潮,春冬時節還能有什麼?這是從以前跟父母經營雁窩民宿開始遇到的問題,每次客人都會重複地要我們推薦遊程,但是地方卻無法有更多的選擇。」

釧南雁期許改變當地經濟結構,讓地方有留住原鄉青年的工作機會,也能經營鹿野四季遊程,採果樂、嚐風土、手翻耕、揉茶趣,「我們讓紅烏龍成為鹿野的一種永續產業,供應穩定茶品,讓『紅烏龍』的品牌說的更清楚。」她回憶自小對旅行嚮往,與爸媽都養成自我規劃旅遊的習慣,她自2015離開護理師工作,她非常清楚自己必須為「下半生」規劃「更具未來感的專長」,經由勞工部3年補助7萬元的在職訓練及水保局的大專生洄游農STAY、青年回留農村創新研究計畫,讓「饗嚮台東」發展農事體驗教案及培訓解說員,「到現在,水保局協助我們品牌行銷及推廣的平台建置,讓鹿野饗嚮台東更具專業的被人注意」。

「台東鹿野X饗嚮台東」讓紅烏龍說的更清楚─釧南雁

「早上11點給你12公斤茶青,隔天早上8點前必須把茶製好繳件,11點就會公布答案!」在饗嚮台東遊客中心門口張貼著賀榜「榮獲台東縣製茶技術比賽冠軍獎」這是饗嚮台東的釧南雁從做中學得到的無比榮耀。她並非茶農出身,卻希望將一杯好茶端上你的唇邊。